工業機器人迅猛增長 專業人才缺口巨大
發布時間:
2018-07-16
智能裝備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魅力風靡全球。被稱為“世界工廠”的珠三角地區,在相當長的時間里,經濟發展方式粗放,產業發展主要靠廉價勞動力優勢來支撐。
智能裝備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魅力風靡全球。被稱為“世界工廠”的珠三角地區,在相當長的時間里,經濟發展方式粗放,產業發展主要靠廉價勞動力優勢來支撐。面對經濟發展新常態,產業轉型升級的需要,以及勞動力成本增加等因素疊加,伴隨著工業4.0概念的提出,珠三角“機器換人”的時代正加速到來。
機器換人:工業4.0的初級版
碼垛、搬運、裝卸、投料、裝配、分揀、焊接、噴釉……伴隨工業機器人技術的進步,其適應的工種也越來越多。理論上,制造業生產中任何使用人工的工序,都可以通過工業機器人來實現。目前,全球工業機器人廠商呈蓬勃發展之勢,廠商競爭亦日趨激烈,機器人對人工的替代作用將會更明顯。
“對大多數中國企業而言,工業4.0的實現將經歷5個發展階段,第一階段是自動化改造,第二階段是數字化工廠,第三階段是智能制造,第四階段是橫向集成,第五階段是端到端集成。中國企業目前主要做的,是自動化改造工作。”在劉文波看來,珠三角地區機器換人潮流的到來,是工業4.0的第一階段,未來可能往數字化工廠發展。
在今年兩會期間,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表示,到2020年,計劃培育3至5家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龍頭企業和8至10個配套產業集群;高端機器人方面,國產機器人占到45%左右的市場份額。而在工業4.0等智能制造理念的驅動下,對于各類制造企業來說,優秀、完善的集成應用方案是至關重要的環節。
去年底,《深圳市機器人、可穿戴設備和智能裝備產業發展規劃(2014-2020年)》及《深圳市機器人、可穿戴設備和智能裝備產業發展政策》正式發布,對深圳相關產業的發展推動意義明顯。
深圳企業快速 “搶金”
“原先做的一些傳統專機設備、線體設備,在功能上比較單一,使用壽命短,且不能進行二次開發,在提升生產效率和節省人力上有限。隨著自動化的不斷發展,客戶要求對整個產品工藝和制程上進行升級,連碩科技也將目光瞄準了工業機器人。”連碩科技副總經理張智表示。
這正是在工業4.0的“玩法”下,深圳機器人產業迅速發展的一個縮影。
深圳原本生產鼠標鍵盤的企業雷柏科技,3年前就開始使用工業機器人來生產。由于較早開展機器人代替人工的業務,雷柏嘗到了甜頭:員工數量從高峰期的3200人,降到現在不到1000人。兩年時間里,機器人上崗取代了將近75%的員工,年節省人力成本1億元。這樣的業績讓不少深圳企業艷羨,紛紛找到雷柏科技為自己量身定做機器人生產線。雷柏還專門開辟了自動化公司。目前,雷柏已全面導入機器人制造系統,涉及8個系統,擁有200余臺輕量機器人,同時,雷柏的自動化團隊目前超過50人,專門負責開發符合生產需要的機器人應用。
工業機器人的“錢景”究竟有多廣闊?
李衛平給記者算了筆賬:“目前,國產機器人可以做到6萬至8萬元一臺,可以替換2至3個工人,制造型企業用機器人,幾乎一年就能收回成本。而深圳及周邊部分傳統密集型產業的轉型升級需求旺盛,對于選用機器人和提供機器人解決方案的雙方企業來說,產業‘錢景’都十分廣闊。”
3C領域成為新進企業“突破口”
除了傳統的汽車制造等領域,3C、金屬加工等新興領域,如今被越來越多的工業機器人企業關注到。中國機器人產業創新聯盟主席曲道奎認為,全世界7成以上的電子產品都是中國制造,深圳占了其中很大一塊。3C產業對機器人靈活性和精確度的要求更高,國際巨頭們涉足也較少,深圳的機器人產業應聚焦于電子制造等3C領域。
深圳機器人聯盟秘書長畢亞雷對此持相同意見。他認為,汽車領域,外國的機器人應用已經十分成熟;而在3C領域,由于產業空白,國內機器人企業在3C領域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據賀萬民介紹,柯馬正在加速調整市場發展戰略,逐漸將戰略重點由汽車領域轉移到一般工業領域,其中3C行業將作為未來的重點。同時,該公司還將和連碩科技深入合作,在深圳探索發力3C領域的機器人系統集成業務。
工業機器人產業人才缺口上百萬
伴隨著機器換人浪潮的到來,對于相關人才的需求也日益擴大。連碩機器人職業培訓中心校長黃明博士表示,從國家相關調研數據來看,機器人項目的增長速度與人才的持續需求存在很大的缺口,在全國范圍內的人才缺口已達上百萬人。2014年僅在深圳,工業機器人產業人才缺口就有幾萬人。
關鍵詞:
工業機器人迅猛增長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