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業機器人缺什么?
發布時間:
2018-08-08
中國工業機器人發展速度有目共睹,廣闊的機器人應用市場,再加上政策的支持,給中國機器人產業插上了騰飛的市場。但是與機器人的快速發展相比,工業機器人人才情況卻不容樂觀。
中國工業機器人發展速度有目共睹,廣闊的機器人應用市場,再加上政策的支持,給中國機器人產業插上了騰飛的市場。但是與機器人的快速發展相比,工業機器人人才情況卻不容樂觀。
作為一種高科技集成裝備,工業機器人對專業人才有著多層次的需求,主要分為研發工程師、系統設計與應用工程師、調試工程師和操作及維護人員四個層次。一般來說,掌握技術核心知識的研發工程師主要分布在工業機器人研發企業和生產企業的研發部門,推動工業機器人技術發展;而工業機器人應用企業和工業機器人系統集成商則需要大量調試工程師和操作及維護人員,工作在生產一線,保障設備的正常運行和簡單細微的調整,同時工業機器人研發與生產企業也需要大量的培訓技師及懂一定專業知識的銷售人員。而在這其中,基礎的操作及維護人員、掌握基本工業機器人應用技術的調試工程師和更高層次的應用工程師需求量都非常大。
據了解,現在在高校中從事機器人領域教學和研究的專家,年齡大概在50歲左右,其中有不少來自機械學科,但是在過去,機械行業比較蕭條,知識體系也比較陳舊。這些專家所研究的在應用上會遭遇到不少困難。而那些一直接受新知識的學者,因為資歷原因,還不能夠大展拳腳。再加上工業機器人的過快發展,學校在人才培養上有一定的滯后,無法為企業輸送這么多的人才。
為解決這一狀況,應對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 2017年2月以來,教育部積極推進新工科建設,先后形成了"復旦共識"、"天大行動"和"北京指南",并發布了《關于開展新工科研究與實踐的通知》、《關于推進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的通知》,全力探索形成領跑全球工程教育的中國模式、中國經驗,助力高等教育強國建設。“新工科”的提出,也是為現代化的人才培養指明了方向。
工業機器人的人才培養,高校是首位。高校在培養人才時,不僅僅要學習理論知識,還要進行實踐。機器人課堂不再只是了解原理,而要更多地去操作,去實踐探索,真正實現機器人走進課題,走近學生的心中。除了高校教育之外,一些企業也展開多樣的機器人培訓,以期能夠培養更多人才。多樣化的人才培養模式也是必須的。
機器人人才的培養之路還有很長,需要不斷探索嘗試,在實踐中找到答案。隨著社會的發展,未來將需要更多的人才助力科技,走向智能新時代!
關鍵詞:
工業機器人缺什么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