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AI到工業機器人應用,你準備好了嗎?
發布時間:
2018-12-04
大數據、算法、算力等專業領域的進一步成熟為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奠定了基礎。當前,人工智能逐漸融入應用到各行各業中,成為新的時代前沿科技引領者。? 面對全球多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快速布局,人工智能在我國也上升至國家發展的戰略高度,隨著《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等政策文件的頒布,社會資本紛紛參與到人工智能的發展浪潮中來,促使國內科技高速發展,也吸引力海外人工智能人才快速回流,為我國人工智能研究帶來了
大數據、算法、算力等專業領域的進一步成熟為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奠定了基礎。當前,人工智能逐漸融入應用到各行各業中,成為新的時代前沿科技引領者。
面對全球多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快速布局,人工智能在我國也上升至國家發展的戰略高度,隨著《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等政策文件的頒布,社會資本紛紛參與到人工智能的發展浪潮中來,促使國內科技高速發展,也吸引力海外人工智能人才快速回流,為我國人工智能研究帶來了突破。 
世界各國人工智能政策發展策略比較
清華大學發布的《人工智能發展報告2018》顯示,中國人工智能企業數量從2012年開始迅速增長,截至2018年6月,中國人工智能企業數量已達到1011家,位列世界第二,但與美國的差距還非常明顯(2028家)。中國人工智能企業高度集中在北京、上海和廣東。

截至2017年,中國的人工智能人才擁有量達到18232人,占世界總量的8.9%,僅次于美國的(13.9%)。但是,我國杰出的人工智能人才只有977人,不及美國的五分之一,排名世界第六。企業人才投入量相對較少,高強度人才投入的企業集中在美國,中國僅有華為一家企業進入全球前20。

根據IFR 2018年6月最新發布的數據,2017年全球機器人市場規模已達500億美元。2017年全球工業機器人的總銷量達38萬臺,同比增長29%。中國自2013年以后一直是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市場。2017年,中國工業機器人銷量達13.8萬臺。

機器人產業作為人工智能垂直領域的重要部分,因為“機器人”這一概念的長期普及,無疑成為人們關注的重點對象。國務院關于深化“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指出,工業機器人作為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的關鍵領域,要加快核心技術突破、強化專業人才支撐,大力培育工業互聯網技術人才和應用創新型人才。《新時期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方案》的審議通過,也進一步表明提升廣大產業工人的專業技能已是時代之需。
《中國工業機器人行業白皮書》指出,工業機器人迅猛增長與消失的人口紅利和快速下降的成本分不開。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國人整體生活水平和質量提高,出生率下降,用人成本也在快速上升,中國制造賴以為生的“人口紅利”正在快速消失。而在2017年,一臺性能相仿的焊接機器人的部署成本已經下降到7萬元以內,而兩名工人一年的成本則上漲到15萬元左右,從五年前的兩年多回收成本,變成了半年回收成本。加之很多制造業并不僅僅是為了節約人工成本,而是在所謂“用工荒”的倒逼下,被迫開始踏上了機器人代人之路。
那么,是否“機器換人”意味著就真的不需要人了呢?
現代人工智能概念的提出者約翰·麥卡錫認為,機器不一定需要像人一樣思考才能獲得智能,而重點是機器能夠解決人腦所能解決的問題。機器解決什么樣的問題和怎么解決問題,在很大程度上還是依賴于人的賦予。簡而言之,當前我們需要的是能夠給機器人賦能的人,是能夠二次開發和應用機器人的人。
關鍵詞: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