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中日產業機器人現狀 韓國使用度居首中國市場最大
發布時間:
2019-04-12
韓國NEWSPIM報道,韓國、中國和日本正在掀起一場與機器人產業有關的競爭。在產業機器人領域,韓國使用度居首,中國市場最大,日本產能領先。 ? 據業界9日消息,日本是機器人生產大國。2017年全球產業機器人共銷售38.1萬臺,其中56%為日本企業生產。日本專利局分析稱,全球十大產業機器人專利企業中,7家來自日本。? 在相當于人眼的圖像傳感器、感知接觸強度的壓力傳感器以及植入機器人關節的馬達技
韓國NEWSPIM報道,韓國、中國和日本正在掀起一場與機器人產業有關的競爭。在產業機器人領域,韓國使用度居首,中國市場最大,日本產能領先。

據業界9日消息,日本是機器人生產大國。2017年全球產業機器人共銷售38.1萬臺,其中56%為日本企業生產。日本專利局分析稱,全球十大產業機器人專利企業中,7家來自日本。
在相當于人眼的圖像傳感器、感知接觸強度的壓力傳感器以及植入機器人關節的馬達技術等方面,日本占全球市場的九成以上。由于積累在產業機器人上獲得的核心技術和經驗,日本可將此運用至服務機器人。
即便如此,日本業界也擔心,機器人產業的核心力量是否會從硬件轉變為軟件或人工智能算法。信息通信技術振興中心表示,日本業界存在“在機器人制造方面取勝,但在機器人業務方面可能輸給美國”的危機感。這種危機感反映在日本政府2015年發布的《機器人新戰略》(以下簡稱《戰略》)中。
《戰略》提出世界機器人創造基地、世界第一的機器人應用國家和邁向世界領先的機器人時代三大核心目標。戰略制定了5年計劃,政府投資1000億日元。不僅如此,日本將于明年舉行夏季奧運會,政府希望借大量投入服務機器人,讓本國機器人產業再次騰飛。
韓國是一個非常喜歡用機器人的國家。據國際機器人聯盟(IFR)發布的數據,從機器人密度來看(2017年為準),每萬名勞動者中設置機器人的數量為710臺,是全球平均值(85臺)的8倍左右,位居榜首。隨后依次為新加坡(658臺)、德國(322臺)、日本(302臺)和瑞典(240臺)。
此外,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機器人市場。IFR發布的一項報告顯示,2017年中國產業機器人市場規模位居榜首,銷量為13.97萬臺。隨后為日本(4.56萬臺)、韓國(3.97萬臺)、美國(3.32萬臺)、德國(2.14萬臺)、臺灣(1.09萬臺)、越南(8300臺)和意大利(7700臺)。從銷售額來看,中國以45億美元居首,隨后為北美(25億美元)、德國(18億美元)和韓國(6.6億美元)。
然而專家表示,韓國在機器人制造領域仍有很長的路要走。目前,韓國沒有一家可在國際市場競爭的機器人企業。也正因為如此,韓國機器人核心零部件往往需要進口。
有聲音建議,韓國在培養相關領域人才方面應多效仿中國。為培養機器人人才,中國舉辦國際機器人奧林匹克大會(IRO),在全國開設約120所機器人相關專業職業院校,掀起一股專業學習機器人技術的熱潮。從IRO選手年齡層來看,韓國選手中初高中生雖占較高水平,但中國選手中小學生比率較高,這反映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專家分析認為,中國人才早早涉足機器人領域,若他們把目光放在融合技術,韓國不僅將很難趕超,技術差距也將愈發明顯。為此,政府應出臺對策,加強機器人領域人才培養,提高韓國相關產業競爭力。
關鍵詞:
相關新聞